苏州会奖从“精”与“博”说起

发布时间:2015-10-19

    第一次到苏州是九十年代初,那时刚到政府部门工作,与市领导一起到苏州考察,考察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苏州秀雅的园林景观与精致的各色美食深深地留在了脑海当中。第二次到苏州已经时隔了二十多年,去的地方是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和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到了之后,我还是很难把眼前这个现代大气的苏州,与我印象中娟秀精致的苏州联系在一起。更让寡闻的我感到意外的是,苏州GDP的总量竟然排在各大城市中的前几位。真不好意思,就在去往苏州的路上我还在想,一个小小的江南城市,建了这么大一个会议展览中心,多半没有太大用处。

    一个城市与会奖关联性的高低,主要看两个基础条件,一看它是不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会奖,就是会奖旅游嘛;二看它是不是会议客源地——如果自己有足够量的客源,作为会奖目的地就不会太过脆弱。看来,这两头,苏州都占住了。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奖旅游正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这为会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会奖旅游仍处于初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前景值得期待,但就某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说,由于资源禀赋各有差异,表现在品牌定位、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等方面,也自然会有各自的特点。那么,怎样看待苏州的会奖旅游呢?在我看来,在资源优势方面,有两个字,即“精”和“博”,或许能够让我们有所启发:

先说“精”

    百度了一下,关于“精”,大概有以下几个意思:

一是精致,即精细、细致;二是精美,即做工巧妙、有情趣;三是精秀,即完美优异;四是精巧,即精细巧妙;五是精心,即专心、周密、细心。

工匠精神

    苏州文化的根基,其核心词就是“精”,无以伦比的敬业精神加上精湛的技艺,成就精致秀美的作品。李光斗说,工匠精神的实质不在于“制造”本身,而在于追求一种卓越的“心态”。如果将这种根植于苏州文化血脉当中的“工匠精神”,延伸至现代服务业的会奖旅游当中,那就一定能带给人们难忘的极致体验;

苏州园林

    苏州的名片,精秀之作,其形其态完美而优异。苏州园林,无论是作为会议与奖励旅游团队修心养性之地,会间休闲之所,还是直接作为会奖活动产品——园林会议,不想让人记住都很难;

苏州美食

    舌尖上的苏州,精心制作,精美呈现,外加精细服务,通过味蕾的刺激,可以让人们的记忆永远停留在苏州。会议,规模可以分大小,时间可以分长短,人群可以分男女、长幼、中外、东西和南北,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会议参与者,恐怕都很难拒绝苏式美食的诱惑,不管它是菜肴、糕点、糖果、卤菜、蜜饯、糕团、名茶、炒货、酱菜,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苏州戏曲

    昆曲、评弹、苏剧——苏州文化的精华,至精、至雅、至美,可以让你在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虚拟与现实之间来回穿越;

苏州工艺制品

    浓缩的苏州文化,苏绣、缂丝、宋锦、泥塑、玉雕、木雕、核雕、灯彩、戏具等等,精致、精美、精巧,打包回家,珍藏记忆。

好一个“精”字,潜藏着的无限能量,足以将任何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个产业、一个城市,推向极致。

再说“博”

    “博大”总是与“精深”联系在一起。苏州不仅有自己的“精”,也有自己的“博”,“精”使“博”有了深刻的内涵,而“博”又让“精”获得了更为宏大的施展空间。

大经济 

    苏州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这一点对于会奖旅游来说很有意义,一来可以有实力建设更先进的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基础设施,出台更有力度的会奖支持政策,扶持更多会奖旅游企业,提升城市国际国内会奖市场竞争力;二来还会让苏州有更多的会奖客源,进而使苏州会奖的基础更为深厚;

大文化 

    苏州的文化,有深度,有宽度,可以自成体系。有强有力的文化作支撑,苏州的会奖就会更有根基、更有内涵、更有张力;

大旅游

    苏州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国内旅游城市之一,园林与山水交替,自然与人文辉映,如果再加上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苏州的旅游业就会变得更加深厚、更有影响力;

大会展

    有经济做基础,有文化做内涵,有旅游做保障,苏州的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就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不断升级的国际博览中心、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无柱宴会厅,以及系列化的规模不同、特点各异的会奖设施,都会让苏州作为会议展览旅游目的地变得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