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瑀:“我们的作品需要和观众共同完成”

发布时间:2016-05-16

    整个五月,来自台湾的刘若瑀和她的优人神鼓将在祖国大陆开启五场巡演。5月14日是首场演出,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据说,这是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承接演出以来投入成本最大的舞台作品之一。单单舞台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就需要整整两天。“舞台上需要300多个灯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刘若瑀说,她创作一部作品动辄需要四五年时间。
    “在山林中训练,注重身体能量的开发”
    热闹繁华的台北,优人神鼓坐拥山林,另辟一方宁静。刘若瑀说,她传承的是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训练的方法,非常注重表演者的训练与身体能量的开发。1993年,优人神鼓邀约黄志群担任击鼓指导,以“先学静坐,再教击鼓”的方式,奠定了优人神鼓的训练及表演形式,开启了一系列以击鼓为主轴的经典作品。
    早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优人神鼓就作为台湾的文化名片有过一次特邀专场演出。在刘若瑀看来,那次演出并不理想。“现场很嘈杂,而观看我们的演出需要专注,和我们一起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我们的作品是需要和观众共同完成的。”
    在上海世博会亮相之后,就有相关演出机构联系优人神鼓,希望可以邀请他们演出。可刘若瑀觉得,演出的氛围和环境还没有达到优人神鼓的预期。直到2015年,刘若瑀才带着优人神鼓来到上海,举办了在祖国大陆的第一场商演。
    对于这次巡演的首场演出,刘若瑀很是重视。12日,她和优人神鼓的音乐总监黄志群将做客苏州诚品书店,与苏州观众分享对于静坐、表演、优人神鼓独特表演系统的私人感受。此外,优人神鼓还将在苏州诚品书店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同样是在12日,优人神鼓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推出“演前工作坊”活动,通过呈现优人神鼓的独有训练方式,带动参与活动的苏州观众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
    “大师都在寻找东方文化,我更该‘回家’”
    30年前,花样年华的刘若瑀才华洋溢,是台湾“兰陵剧坊”的当家花旦,也是台湾金钟奖的“最佳儿童节目主持人”。有一天,她抛下这些身份,跑到了纽约大学学习戏剧。在学校学习期间,刘若瑀成为校友李安执导的毕业作品《分界线》的女主角,还遇见了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
    刘若瑀说,果托夫斯基对学生们的训练出乎她的想象,触动了她所有的观念与灵感。“我们往往下午才跑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林里工作,没有谁知道何时结束。我们累到极限的时候往往不会得到果托夫斯基发出解散的指令。当我们从极度疲惫的谷底慢慢反弹,有了不一样的精神状态时,才会结束工作。有时候训练会持续到凌晨四五点,果托夫斯基说这叫‘结束在胜利之时’。”
    长时间的身体训练结束后,果托夫斯基布置作业了。刘若瑀以陆游的《钗头凤》为样本,提交了一份作品。然而,果托夫斯基评价,“从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西化的中国人。”这样的评语给了刘若瑀非常大的触动。于是,她特意回到台湾,重新去认知、感受传统文化,再次提交了一份名为《庄周梦蝶》的作品。这次,她得到了果托夫斯基颇有意味的一句提问,“是谁在做梦?”刘若瑀介绍,果托夫斯基是个对中国文化有深度了解的人。也就在那个时候,刘若瑀意识到,既然大师都在寻找东方文化里重要的东西,来自东方的她就更加应该“回家”去找。
    “人生不那么长,做重要的事,说真心的话”
    再次回到台湾后,刘若瑀创立了优人神鼓,在山上创作、训练、演出,并结合果托夫斯基的身体训练法、东方传统武术、击鼓、太极导引等元素,用作品呈现自己的世界观与审美趣味。此后,优人神鼓几乎踏遍了世界上的知名城市。
    刘若瑀表示,优人神鼓的团员们在山上打太极、练武术与击鼓,比一般表演艺术工作者流了更多的汗水,也多了耐力、体力与心灵的纯净,希望苏州的观众会懂得《时间之外》。“几地巡演中,我们在苏州的活动是最丰富的。”
    刘若瑀对《时间之外》的阐述颇有意思。她说:“当下,不在时间之中。时间,却在当下之内。”在她看来,对于每个人而言,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都还可以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在刘若瑀看来,感知当下,对自己的内在敢于肯定很有必要,“人生不那么长,要做重要的事,说真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