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情西韵说《唐寅》之三 | 研墨着笔画桃花,愧对父母误功名
发布时间:2017-07-31
“东情西韵说《唐寅》之一|一朝高考上下不定输赢,唐寅落第功名尚有沉浮”里,我们讲到了“功名”二字在唐寅一生中的重要影响。
而“东情西韵说《唐寅》之二|恍然临得《韩熙载》,身着红袍在画中”里我们说到唐寅虽未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却难以祈求的梦想。在《韩熙载夜宴图》和“红袍”中都寄托着他的痴心。
在舞剧《唐寅》中“墨”和“桃花”是几个贯穿唐寅一生的元素,这一回东情西韵说《唐寅》让我们来看看苏芭的艺术总监李莹老师在创作《唐寅》时,是如何运用“墨”、“桃花”、“父母”等元素来表达唐寅的。
“墨”、“桃花”和唐寅的父母都在 唐寅的人生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面对唐寅这位才华横溢的诗画家,我们绝不会也绝不应该选择写实手法来完成这部舞剧。当我们沉浸在他那些充满着想象力的诗文和他那个梦见九鲤仙子赠其宝墨万锭的传奇故事时,“墨”跳入了我们的视线。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
墨,是形声字,从土黑声,本义为书写用的黑色颜料,《说文》,“墨,书墨也”。墨也是黑色的别称,《广雅》,“墨,黑也”。墨刑为古代五刑之一。

自从唐寅梦见墨锭后无论是写诗、做文章还是绘画都下笔如神。为了纪念这个梦,他在桃花庵中建造了“梦墨亭”。但是,在我们看来墨的世界并不简单,也非太平。“墨”是宝:让唐寅才华横溢,“墨”是刑:因才华过人而蒙受诬陷入狱,断绝仕途。“墨”守成规,束缚唐寅对自由的向往,墨是死亡,带着他心爱的人远去。在舞剧中将充分利用“墨”拟人的方式,在唐寅人生不同的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寓意。
在中国,“桃花”犹如西方的玫瑰,寓意女人。
自古以来,对桃花褒赞的诗文数不胜数:《毛诗》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崔护有“人面桃花”之诗;陶渊明有仙境般的《桃花源记》之篇。总之,在众多文人的笔下,桃花象征的是美丽、自由和幸福。而“桃花”原来是象征晚唐那些多才多艺但得不到重用的“寒士”。尽管这些人有满腹经纶之才能,但由于时运不济,得不到朝廷的注意,最终也象桃花一般,虽具有非同寻常的品格,但到头也只能是“狂风猛雨”之中“阵红去”,空怀抱岁而悲岁月之流逝。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唐寅一生钟爱桃花。自会试蒙冤之后,功名无望的唐寅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后,娶妻青楼女子沈九娘,并选定苏州城外一处世外桃源修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
如果说桃花是女人,这位钟爱桃花的“桃花庵主”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称号是相互匹配的。“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是他迷恋女色是真,他的仕女图和春宫画多以妓女为模特。那么既然桃花是女人,那么女人就是“桃花”。这样,我们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赋予了剧中女主角沈九娘“桃花"的象征。因为通过“它”,我们可以延伸出另一个寓意:“自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直想要获取功名崇尚仕途的人,却无视封建等级(门庭)制度,流连于青楼欢场,选择迎娶青楼女子沈九娘为妻。他的这些举动都恰恰与内心追求仕途的自我背道而驰。唐寅和需要女人一样需要“自由”。除此之外,“桃花”也在唐寅不同的境遇下有着不同的意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他逃避世俗的警世之作。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是唐寅《落花诗》的首句。那年三十五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五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遭遇这些不幸,才使其有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和慷慨激烈的悲愤之情。《落花诗》也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他曾多次写《落花诗》表达不同的心境下的不同感悟。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在这些凄美的诗句下,沈九娘的离逝如同花落飘零。
沈九娘是舞剧《唐寅》中唯一出现的唐寅之妻,是他的最后一任妻子。他们在青楼相遇,在唐寅人生最为低落之时九娘成为了他的红颜知己。此后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唐寅终于娶沈九娘为妻,逃离闹市安居桃花庵。以九娘为模特,潜心作画,开始了他们平静的隐居生活。
在我们的看来,唐寅与九娘的结合充满着苦涩,可以说是两个被家庭社会抛弃而走到一起的同命相连的知己。
从他以沈九娘为模特的人物画代表作《秋风纨扇图》中我们看到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画左上部题诗: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寅因对仕途绝望,纵酒狎妓,目睹青楼女子的不幸生活,在欣赏中流露出对身份卑贱的弱女子的同情。他和九娘的命运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世态炎凉。
在《唐寅》中我们还设计了唐寅父母这两个很特别的角色,剧中他们双双是以逝者的身份出现在唐寅的脑海中。据记载,唐寅25岁那年先后失去了五位亲人,父母、妻儿和妹妹。这是唐寅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挫折。我们在综合考虑舞剧人物选择的诸多因素后决定把“父母”保留在这部舞剧中,因为我们觉得他们不仅承担着“父母”的角色,同时承载着更加深刻的指向和寓意。
在我们研究唐寅人生历程中看到了父母家庭对他人生所造成的影响。唐寅出生于商人之家,家境小康,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唐家祖先曾是东晋的将军。唐寅自小天资聪颖,父母希望他考功名,走仕途,光宗耀祖。自古至今,“父母”在家庭结构中扮演者最为重要的角色。
从“衣食父母”、“父母之命”到“孝敬父母”,“父母”象征着慈爱、尊严。天下父母莫不希望其子女能出人头地,大有作为。而作为子女,尽孝道,不辜负父母之期望。这样的家长式影响发生在古代,发生在唐寅时代,也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因此,舞剧中唐寅的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代表着一个社会现象,一个根深在我们民族千年的现象。
唐寅在与功名失之交臂后曾多次在诗中流露自己对已故父母的愧疚,直言自己为孽子。也许,只有站在500年之后的我们才能看到唐寅人生悲剧的症结。的确,他从来都没有怪罪过父母为何把人生的成功归结在功名仕途上,然而这却纠结困顿了他一辈子。
“墨”、“桃花”、“父母”,以物拟人,以人拟物,它们将在舞剧中贯穿始终,以写意的方式融入到唐寅的一生中。
8月25日19:30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演艺厅,8月27日19:00在苏州新区妇儿苏艺剧场,苏州芭蕾舞团十周年原创剧目回顾系列讲座《唐寅》将为您展现。
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老师会为您现场讲述《唐寅》创作背后的故事,届时《唐寅》的部分舞蹈也会为您提前揭开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