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湖音乐厅:以观众为中心的亲密感音乐空间
发布时间:2017-09-25
有人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音乐则是她流动的表情。经过近9个月的精心建设,日前,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音乐厅顺利竣工交付,并即将于9月30日揭开神秘面纱。届时,市民就可以来这里倾听属于园区的动人音符,感受属于园区的文化表情。
苏州金鸡湖音乐厅位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二层,同期建设的还有苏州交响乐团驻团场地,整个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由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简称“城市重建”)代建。项目建筑总面积约7140平方米,可容纳509名观众。
构筑精准的声学传播系统
在城市重建项目经理池伟钦看来,金鸡湖音乐厅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项目,作为一个多功能综合音乐厅,在追求建筑美感的同时,必须要构筑一个精准的声学传播系统。
观众入口处扶梯
与平地起高楼相比,有时候改造项目的难度反而更大。音乐厅里的隔震隔音要求十分严格,为达到最佳的隔震与隔音效果,项目采用了特殊的“房中房”结构,也就是说在苏艺二楼已有的空间内再建了一个两层的钢结构建筑。无论是墙面、吊顶、地板,还是舞台、设备、座椅,都经过了最精准的声学传播计算。“现在能达到的隔音效果非常好,除了直升机和消防车经过时能听到轻微的声音,其余外部噪音在音乐厅里是完全听不见的。”池伟钦说。
步入音乐厅内,大面积使用的原木色调十分简洁,又让人倍感温暖。墙面既包含波浪形设计,造型又好似无数把展开的折扇,雅致地融合了苏州元素。仔细了解会发现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专业的声学设计:“墙面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隔音材料——十公分厚的GRG板,墙面上挂有吸声幕布,顶部采用钻石面设计以减少声音的直接反射,舞台地板则选用了5公分厚的阿拉斯加黄雪松原木。”池伟钦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乐器也是演出的重要‘成员’,大提琴、架子鼓这些与地面接触的乐器容易产生共振,阿拉斯加黄雪松经测试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音乐厅舞台地板材料。”
金鸡湖音乐厅内部
为苏州交响乐团“量体裁衣”
与金鸡湖音乐厅相邻的苏州交响乐团驻团场地,满足苏州交响乐团日常排练、办公、培训等需求。在音乐厅外,分布着7间专业的排练室、1间专业录音室、8间专业小琴房,每一间排练室针对铜管乐、弦乐、钢琴等不同乐器特性,作了订制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精益求精的建设理念。
排练室
所有的门都是隔声门,根据声学要求隔音效果分别设置,不仅墙面安装吸音棉、地板下铺设减震垫及隔音棉,顶部还采用冲孔率大于40%的穿孔石膏板或者穿孔铝板达到最佳的吸音效果。更独特的是,每个排练室的顶部都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墙面也不是直角:“比如这间铜管乐排练室,顶部倾斜了5度,东南墙角是89度,东北墙角是86度,这些角度都是根据声音传播规律精确计算所得,保证了排练室回声的最小化,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池伟钦介绍说。
“在国外,音乐厅通常都是为某个乐团‘定制’的,虽然国内这样的做法还不多见,但在金鸡湖音乐厅的建设上,已力求做到为苏州交响乐团‘量体裁衣’的效果。”伴随着建筑施工的完成,金鸡湖音乐厅不仅迎来了严格的声学测试,苏州交响乐团也会提前进驻,进行试音和排练,确保正式揭幕前与音乐厅磨合达到最佳的“契合度”。
演员公共休息区
“围合式”设计营造亲密感
在业界久负盛名的丰田泰久是金鸡湖音乐厅的声学顾问,由他领衔担任首席声学设计师的音乐厅多达五十多个,遍及全球。此前丰田泰久在接受采访时说:“设计师总是首先考虑这个场馆的功能要求,再去审视具体设计。金鸡湖音乐厅的重要身份之一就是苏州交响乐团驻地,既要考虑乐团的排练需求,又要承载小型演出的功能。因此在空间有限的场地内,声学设计的目标就是实现这个空间所有的使用要求。”
金鸡湖音乐厅的建筑空间和声学空间都不大,在丰田泰久看来,“小”反而会成为金鸡湖音乐厅的优势,因为决定音乐厅最终效果的焦点在观众。这种让观众围绕表演中心的结构,就好比亲朋好友聚会围坐在一起,不仅能营造观众和演奏家间的亲密感,也会激起人们互相交流的欲望。
金鸡湖音乐厅内部
金鸡湖音乐厅是一个近乎圆形的结构,环形结构空间的不规则使得声学设计的计算量增大。尽管听众离音乐家的距离各不相同,但通过声学设计可以达到几乎相同的聆听效果。同时,为了增加音乐厅的声学容量,保证演出和彩排时的绝佳效果,金鸡湖音乐厅将观众池座高度调至大型音乐厅同等高度,并设置当前世界主流多功能音乐厅常配备的舞台升降机械,升降设备本身提供了一个三维的声源并通过地面声源反射为弦乐部分提供了很好的声学效果。
在一丝不苟的科学设计和精心打磨之下,苏州金鸡湖音乐厅和交响乐团驻地改造项目无疑将成为一个让音乐家与观众乐在其中的艺术空间,打造姑苏这座“文化之城”的靓丽新名片。
编辑 唐晓雯 摄影 吴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