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芭用实力让芭蕾情怀落地

发布时间:2017-11-15

    苏州芭蕾舞团的欧巡之路已完成1/3。短短10天,从法国巴黎,到荷兰恩斯赫德,再到德国腓特烈港,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让欧洲观众看到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融合,感受到了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的碰撞……小舞团、大舞剧,苏芭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成立于2007年的苏州芭蕾舞团,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一支专业芭蕾舞团。舞团艺术总监李莹与潘家斌曾任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1992年应邀赴美工作。2006年,在结束了20多年的舞台生涯后,他们又投身到苏州芭蕾舞团的发展事业中。相较于国内传统的专业院团,苏芭人员精简,但这并没有阻挡舞团发展的脚步,也倒逼舞团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前行。


    在李莹、潘家斌两位老师“小舞团、大舞剧”的定位下,苏芭始终坚持做自己独特的原创剧目,每年一部是数量上的要求,走出国门则是品质上的提升。就是这个目前演员依然不足30人的小舞团,却创下了10年7部原创,5部走出国门的佳绩。回顾历程,苏芭所创作的剧目都是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融合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再进行了多样化的艺术重组。以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它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简约、意象、符号化的审美特征融入西方芭蕾艺术中:一棵见证两家世代恩怨的百年枯树取代了原著中神父的角色;脸谱面具,折扇、油纸伞被巧妙地用作了剧中道具;中式盘扣衣衫、丝质飘逸红裙则蕴含了江南的温婉……在这样的中西结合下,观众动情于唯美爱情,也沉醉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风韵。《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苏芭的一次典型尝试,随后创作的《人偶情缘》(葛蓓莉娅)《胡桃夹子》《卡门》《灰姑娘》都是苏芭“艺术创新”的优秀之作。
    11月10日,是苏芭欧巡的第三站。当晚的演出得到了“中德友好协会”的关注,很多在德华侨也从相邻城市专程前来观看。相较于当地观众,他们在观演后更多了一份来自祖国的亲切感与荣誉感。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文化传播交流项目”,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中国原创艺术在海外绽放光芒,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欧洲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特别是对苏州的了解,提升了苏州在欧洲的城市影响力。

记者 梅蕾
《姑苏晚报》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