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芭《唐寅》在上海连演两场获赞誉

发布时间:2018-04-11

6日和7日,苏州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唐寅》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两场。演出结束后,苏州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唐寅》的创编者李莹特意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表达观众反馈给她带来的感动。李莹表示,上海观众的一句“在舞剧里读懂了唐伯虎”给了《唐寅》最真挚的赞誉,因为舞剧的意境表达是由观众自己去找寻的。

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长期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唐寅都有点戏说成分,比如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现代芭蕾舞剧《唐寅》则以唐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舞蹈来剖析唐寅所创作的寓意深邃的诗画作品,走近他的艺术作品与精神世界,去感悟他的坎坷人生。在李莹看来,《唐寅》旨在向现代人呈现一位才华卓绝、性情不羁却因多舛命运在困顿中徘徊的诗人。他坎坷的一生铸就了他狂放自由的个性,最终因追求个性与灵魂的自由释放而成就非凡艺术造诣,成为世人所仰慕的艺术家。李莹介绍,《唐寅》是苏州芭蕾舞团的一部新舞剧。她觉得作为苏州本土的芭蕾舞团,应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创作一个苏州本土题材或元素的作品,所以他们想到了唐寅。李莹希望通过苏州芭蕾舞团的创作,能为人们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人物形象。

苏州芭蕾舞团在创作《唐寅》这部舞剧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唐寅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给了主创不少启发。李莹介绍,这两幅画之间相隔500年,画中的场景、服装、家具以及整个背景都在变化,只有那位和韩熙载坐在榻上的红衣状元没有变。这让李莹感觉,唐寅似乎想把自己融在这幅画里,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苏州诞生的文人,唐寅的传奇一生,影响至今。

诗歌和绘画,唐寅在生前创作了不少。但如果将诗歌与绘画,只是铺陈在舞台之上,显然是缺乏一定文艺作品深度的。《唐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一系列舞蹈语汇,为观众慢慢打开一幅精致的“画卷”。而这幅“画卷”显然也打动了上海的观众。一位上海观众给苏州芭蕾舞团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演出和构思太赞了,十分佩服。我不熟悉芭蕾,对唐寅的生平仅限于耳闻,观看舞剧后觉得十分震撼。唐寅的一生,仕途与名声的束缚、爱情中得到的慰藉、创作生涯的涅槃,真我与仕途的拉锯以及最后慰藉人生的精神桃花源……其实到最后转向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归宿问题……寻求自身道德和精神世界的圆满,可能是一个答案。”

《唐寅》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江苏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作为苏州芭蕾舞团十周年的原创力作,《唐寅》从立项到完成历经两年。李莹表示:“我们10年前做不了舞剧《唐寅》,因为需要更多的积淀来帮助我们将这部剧做深入、做好看。舞剧《唐寅》用西方芭蕾语言进行当代的美学表达,是芭蕾民族化路径在中国当代的成功尝试。”苏州芭蕾舞团建立于2007年,作为江苏省首个专业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本着原创为主旨,成立以来硕果累累。


记者 梅蕾

《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