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携手前行 从理念走向行动,园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11
“诗”与“远方”完美拥抱
家家户户灯笼高挂,整条街道被映衬得灯火通明,叫卖的小贩穿梭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雍容华贵的唐代仕女,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盛唐时期歌舞升平的情景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里“复活”了。在今年的春节,不少游客拥进阳澄湖半岛,在古风里寻找年味与乐趣。
华谊兄弟自去年营业以来,就成为园区、乃至整个苏州的新旅游打卡地。园区不缺旅游资源、也不缺人文资源,缺的是资源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正是关注到近年来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要求越来越高,在园区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推动下,总投资达20亿元的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去年在阳澄湖半岛顺利开业。在电影世界里,游客一改传统的游玩模式,从“看电影”转变为“玩电影”,身临其境地参与体验。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谊兄弟电影世界5个多月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19亿元,接待游客量近70万人次。
为了推动文体旅融合跨越发展,园区早在2017年就将文化、体育和旅游相关职能归并至宣传部统一管辖,并于2018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文体旅游局,这也为园区“大文化”发展找到了“大管家”。园区文体旅的蓬勃发展佐证了文体旅游局的强大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园区目前拥有文化企业38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营业收入超68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新口径)占GDP比重6.7%;201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9亿元、增长12.87%,旅游创汇、入境游客、酒店入住率等核心旅游指标继续领跑全市。“文化创意能赋予旅游业最鲜活的元素,使旅游具有更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据园区文体旅游处处长季诩淙介绍,在重点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同时,园区还将重点用文化创意打造更多旅游精品,进而达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目的。
全域旅游持续发力
2019年春季,园区阳澄湖半岛度假区持续推出“半岛风尚节”主题活动,今年将在往届基础上,突出“创意、文化、生态、健康”特色,为游客呈现一场湖滨节文化盛宴。季诩淙说:“尽管园区是经济开发区,但是我们在城建的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基础上,不断挖掘和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据悉,“宜居”、“宜游”是园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最早实践,多年来立足金鸡湖景区和阳澄湖半岛两大核心板块,重点发展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指标持续增长。
而如果将时间拨回至25年前,整个园区的市镇村落都星罗棋布般盘踞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之中,襟江带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茭白地中,园区旅游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
数据显示,2018年园区旅游总收入219.04亿元,同比增长12.87%;入境游客62.91万人次,同比增长3.99%;旅游创汇5.61亿美元,同比增长9.59%;国内游客接待量985.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4%;国内旅游收入181.12亿元,同比增长12.96%。2010年,园区获评全国唯一的“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明确商务旅游成为园区旅游主要特色;2014年,园区获评全国首批、江苏省内唯一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
文化园区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
推动旅游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关键点不仅在于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在于意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更在于人文优势与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别看园区开发建设只有25年,事实上早在六千年前就有烟火气了。”据唯亭文体站工作人员李金华介绍,唯亭是苏州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位于阳澄湖南岸的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作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去年获得江苏省政府人民政府的批复后,园区也加快了草鞋山遗址公园筹备工作的步伐。“这为未来的阳澄湖半岛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能量。”李金华说。
事实上,位于园区金鸡湖东的斜塘老街早在2012年就践行了文化保护的理念。当年,斜塘老街在具有760多年历史的斜塘镇原址上重建,力求不破坏街区原有的空间肌理,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街道的原有风貌。据介绍,主打“文化牌”是斜塘老街的一大特色,这里汇集了众多老字号品牌店、手工作坊、艺术工作室、博物馆、艺术画廊等文化经济新业态。
一面承接展现“老苏州”的传统文化,一面又将新鲜活泼的多元创意文化引入。经过开发建设25年,如今园区已经形成了古韵与今风相交融、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相碰撞的国际化现代都市。苏州市文联主席王尧认为园区的建设完全改变了苏州和江南文化的单一的结构,他说:“希望在园区的中心地带,也能留下历史的文化积淀,我们的金鸡湖也能留下像西湖一样的有关的文人的传说。”未来,园区旅游在文化底色以及特色的加持下,将绽放出更美的色彩。(作者 杜轶一《苏州日报·今园区》2019年3月22日B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