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湖作曲比赛专栏 | 徐可:苏州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

发布时间:2021-06-11



1.jpg


以建党百年和江南文化为创作主题的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自去年10月份启动以来,一直倍受关注。苏交微信公众号近期开启“金鸡湖作曲比赛”专栏,陆续推出本届赛事委约作曲家和决赛入围选手的专访,听听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创作灵感。


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委约作品  徐可《姑苏忆》


作品介绍


姑苏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清新典雅的人文情愫引得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它流连忘返。苏州评弹作为姑苏文化中的精粹,更是让作者陶醉其中。以苏州评弹的经典旋律为引,作者力求将交响化的音乐语汇与苏州传统曲艺文化中的意蕴进行碰撞与交融。

作者曾多次造访苏州,有感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将欣喜的心情和感叹融入创作中,展现苏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奋斗历程,在文明发展中孕育的姑苏优秀传统文化。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己任,以音乐为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表达作者心中对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深深的致敬,与对祖国母亲及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凝聚为更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的信心力量。


2.jpg

 


徐可

青年作曲家、博士,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留学美国波士顿,本硕博分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2017年发表个人音乐创作文章于国际音乐核心期刊《音乐中国》。合作过的艺术家与乐团包括: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小提琴家于翔、荷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纽约MIVOS四重奏组等。徐可的音乐涉及歌剧、交响乐、室内乐、民乐、声乐及流行音乐等多个领域的创作,主要作品有交响乐队作品《天启》《黄河随想》,大型民族歌剧《贺绿汀》之第五、六幕,室内乐作品《太极》《天际鸿音》,民族管弦乐《钱江赋》,打击乐独奏《墨思》,艺术歌曲《情思》、流行歌曲《音为爱》等。徐可的作品入选2019中国文化与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2017年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会项目(音乐类唯一)等;荣获2019年第五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一名;2013年香港林耀基基金会“I Creation/Mivos全球华人作曲家大赛”金奖;2012年北京现代音乐节“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第一名等。


3.jpg



 

作者说


Q1:您是如何走上作曲之路的?作曲这件事情,在您目前的人生中,是什么样的一种地位?


徐可:我父母都是从事艺术行业的,家庭氛围让我早早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一开始先是学习钢琴。钢琴老师觉得我天赋尚可,但总是调皮捣蛋不好好练琴;所以学了一段时间后就建议我去人才济济的上海感受一下“压力”。刚好那时上音附中的作曲科主任邓尔博老师在杭州举办“邓尔博杭州学生教学成果音乐会“。当晚听完音乐会觉得非常震惊,没想到只比我大几岁的附中学生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作品。当时我就对我父母说想去上海学作曲。两年后,我顺利考上了上音附中,正式踏上对作曲的专业化学习之路。从11岁开始接受作曲专业训练至今已走过了23年。应该说,作曲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份让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与追求。我很享受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苦与乐,以及作品上演时的兴奋与自豪。


Q2: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交响乐这个艺术门类,经典的作品大多是西方的,我们自己的经典作品就《梁祝》那么几首。对于“交响乐经典作品”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徐可:我个人以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相较于交响乐在西方已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而言,中国的交响乐事业相对起步较晚。就目前现存的交响乐数量来说,西方尚有着明显优势。作曲家、作品的基数量大了,交响乐体裁的发展时间长了,自然出现传世经典作品的概率就高一些。作为青年一代的音乐创作从业人员,我深感国家对交响乐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视与交响乐作品上演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加之中国作曲家一代代地励精图治,更多中国经典交响乐作品的问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我个人以为所谓“经典”,笼统地讲是某件事物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后,人们的一种认同和感知,但事物本身还是那个事物,同理交响乐也还是那部交响乐。交响乐对于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而跟随交响乐同时输入中国的还有西方的审美标准。如果你受过西方音乐的训练,你自然会把西方人已奉为经典的作品当成是经典看待;但假设你没有上述经历,则有不少所谓的西方经典作品不一定会被国人所认同。比如西方20世纪以后出现的被称为“先锋派”的音乐。它是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同样也有很多作品被业内人士奉为经典;但它很难让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喜欢、或承认它的经典地位。所以一部交响乐作品是否能被视作为“经典”,还看我们如何来定义“经典”。当下,我国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优势也在加大输出。中国的交响乐发展本身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往前走的,又经过中国一代代作曲家前赴后继地不懈努力,已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所以我们的问题不见得就是“我们自己的经典作品只有《梁祝》那么几首”,而是我们应该秉承我们的文化自信,培养更多懂得欣赏中国交响乐作品的耳朵,树立对“经典”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发现身边更多的经典作品。


4.jpg

2018首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委约作品音乐会现场


Q3:对于这次的委约作品,您准备得如何了?创作的过程中有去苏州采风吗?您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在哪里?可以提前向我们透露一下这部作品的特色吗?


徐可:苏州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城市。我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离苏州如此近的城市距离,使我存储了很多从小到大游历苏州时的美好记忆。也因此,我曾对苏州评弹、昆曲、刺绣、园林等文化有过多次的探访。在《姑苏忆》的创作中,我首先在引子的部分利用小提琴上的特殊滑音指法来模仿昆曲中青衣的韵白,同时配以明暗交替的乐队音响,力求营造出记忆回放般的音乐氛围。此外,在我对苏州的记忆里,喝着茶,听着苏州评弹的印象是儿时每次来苏州最深刻的。我将这种记忆化作作品的主体素材,并运用交响乐的音乐语汇进行表达,希望能勾起听众们对苏州评弹的美妙记忆,同时也希望能带来与传统苏州曲艺文化不一样的感受。

 

Q4:可以向这届金鸡湖作曲比赛表达一下您的祝福吗?

徐可:由于疫情的缘故,国内外的艺术创作环境变得相对复杂。此次金鸡湖作曲比赛在如此万难的年岁里,坚持推陈出新、逆风而上,坚定地为广大青年音乐创作人才提供如此高规格、高水准的交响乐作品选拔与演出平台着实不易,也着实令人倾佩。希望国内外音乐创作者们多多关注、支持此次大赛。最后,祝愿金鸡湖作曲比赛长长久久地举办下去,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5.jpg


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3场音乐会门票火热销售中,快来支持这些原创新作品的世界首演吧!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苏州交响乐